热议与冷思!从电影《第二十条》看刑法中的正当防卫

发布时间:2024-02-22
浏览次数:55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检察题材电影《第二十条》春节档全国热映,诠释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司法理念。对于部分观众而言,可能会对片名感到困惑,“第二十条”指的是什么?



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包括哪些内容?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是贯穿电影《第二十条》叙事始终的关键词。韩明的儿子韩雨辰对霸凌勇敢出手,张贵生看到乘客被辱挺身而出...

试问,这种情况,遇到不义之事,你会勇敢,还是旁观?


现实中,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图片

最高人民检察院点评


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如何适用?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进行了解答:
“正当防卫属于免责事由,认定构成正当防卫的关键,是案件涉及的正当防卫要件事实的正确认定。事实得到确立,法律适用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这些要件事实包括三项:一是目的事实,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二是对象事实,正当防卫针对的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侵害行为具有违法性,并且是正在进行中的;三是结果事实,正当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的损害。要认定是否属于正当防卫,除了要确定上述事实成立之外,还要衡量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仍然需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特别是正确划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以及一般犯罪的界限,是一个难题。在依法准确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防卫意图时,不能简单地以防卫行为造成的后果重于不法侵害造成的后果,就排除当事人具有防卫意图。应当从矛盾发生并激化的原因、打斗的先后顺序、使用工具情况、采取措施的强度等方面综合判断当事人是否具有防卫意图。应以防卫人的视角,根据不法侵害的性质、强度和危险性,防卫人所处的具体环境等因素,进行符合常情、常理的判断。”(本段来源:检察日报社)


图片


直到2018年以来,最高检指导办理了一系列的正当防卫案件,如:“昆山反杀案”就是其中之一。这起发生在2018年的案件,当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最高检指导江苏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提出案件定性意见,支持公安机关撤案,并作为正当防卫典型案例公开发布。

“福州赵宇案”“涞源反杀案”“丽江唐雪案”等一系列正当防卫案,让正当防卫条款不再“沉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和正当防卫指导案例的公布,这是法治的进步。为依法准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2020年印发了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切实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


剧中吕玲玲检察官的坚守令人敬佩。在案件关键证据线索还没有眉目时,她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坚持按照刑法第二十条的精神,勇敢地寻求法律的正义。而同为法律工作者的我们,作为律师,我们代理的每一个案件对于当委托人而言或许是他们的整个人生和背后的一个个的家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份责任之重,也一直努力做到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但在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的过程中,需要更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更完善的司法行政体系。公平正义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践行。当我们每一个人都敢于和不法行为说不,法治才会进步,法治文明才会延续。